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

32.善惡追人,如影逐形 (一)


淨空老法師開示節錄 :
善惡追人,如影逐形
()

  後面這段佛跟我們講「因果不爽」。
  【佛言。阿難。善惡追人。如影逐形。不可得離。】
  這是從比喻上說。
  【罪福之事。亦皆如是。勿作狐疑。自墮惡道。】
  善惡果報就像影隨著人的形一樣,沒有法子離開。你千萬不可以疑惑,你要再疑惑是『自墮惡道』,不能怪別人。
  【罪福分明。諦信不迷。所在常安。佛語至誠。終不欺人。】
佛不會騙我們的,『善惡追人』,在此地我們跟諸位也做一個簡單的解釋。「善惡報應,追逼於人,如影之不離,不能避免」,真是緊貼著你的身邊,沒有法子。下面我們舉一個事證,這樁事情是記載在《歷史感應統紀》與《神僧傳》裡頭,就是悟達國師的公案。這樁事情是出在漢景帝的時候,這在漢朝也算相當興盛的一個時代,在歷史上有記載,是在前漢。我們中國的政治,歷史上有兩個時期是非常開明,就是政治辦得很好的,在漢朝就是文景,漢文帝、漢景帝,這是政治最賢明的一個時代;後來有貞觀之治,就是唐太宗以及唐明皇的初年,就是貞觀、開元,這都是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賢明的政治。當時景帝有兩個大臣,一個是袁盎,一個是晁錯,這兩個人是冤家對頭,雖然在朝廷裡面,他們兩個見面都不講話的。吳與楚這兩個地方,吳就是現在的江蘇,楚是現在的湖南,這兩個地方反叛。這個事情是在公元一百五十四年,距離古時候封建還不算太遠,秦統一之後就不再有這個封建了,中央政府的確是有權力來統治全國。在這個之前,晁錯曾經請削諸侯地,不要讓諸侯所轄的土地太大,因為太大怕他造反,中央控制不了,他曾經有這麼一個建議,皇帝採納了。這個時候地方上的諸侯,因為皇帝要削他們的地,當然他們心裡很不痛快,所以吳、楚就藉這個機會來造反。於是乎袁盎他就假公濟私要來報他的私仇,說吳、楚反完全是因為晁錯請削諸侯地而起的。皇帝問他怎麼辦?他說很容易,只要把晁錯殺了,斬錯謝吳國,這個事情就了了。皇帝也是一時糊塗,真的就把晁錯殺了。

可是袁盎以後因為別的事情得罪了梁王,為梁王所怨被殺,這就是殺人的果報。進饞言,饞錯之報尚不止此,他害了人家,自己以後也被殺了,可見得這個果報我們一般講現世報。可是到後來出現這麼個事情,唐朝的時候有個出家人叫知玄,就是悟達國師,這裡頭關係人有個迦諾迦尊者。唐朝知玄法師在沒發達的時候,在路上遇到一個出家人,這個出家人好可憐,害了病,好像害的皮膚病,全身都是紅腫潰爛,那個氣味之難聞,別人聞到這個氣味都走得遠遠的,不敢接近他。他很慈悲,看到這個出家人好可憐,就常常去照顧他,給他飲食,想方法去找醫藥來治他的病,照顧這個可憐的出家人;而且時間很久,因為他那種病不是一天、二天能治好的,是很長的一段時期。這個害病的出家人看到這個人不錯,心地很誠懇,我這樣不好的脾氣,故意找他麻煩,他都不生氣,他都常常來照顧我,很難得。以後漸漸身體好了他就跟他告別,告別的時候跟知玄說,你以後有大難的時候,你到四川某一個地方來找我,就是到四川彭州你來找我,到你有大難的時候你來找我。他也無所謂,也沒記在心裡頭。那個可憐的生病的出家人是什麼人?是個阿羅漢,就是迦諾迦尊者,是他變化的,換句話說,來試驗他是不是真的有慈悲心。結果試驗他,他的確是有慈悲心,所以臨走的時候就交代他。

文摘恭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 (第四集)  198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15-006-0004